最新文章

痛經的辨證論治

不少女性每個月都會經歷一至兩天的痛經之苦,輕者隱隱作痛及影響情緒,嚴重者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,疼痛劇烈時甚至可能引起暈厥。

痛經是指女性在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的周期性小腹疼痛,以青年婦女較為常見,需注意的是由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痛經,如子宮內膜移位、盆腔炎及子宮腺肌病等,必要時需進行全身檢查和婦科檢查。

痛經的中醫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生與情志、飲食或起居不慎等病因有關,病機主要分虛、實,虛者為氣血不足,往往發生於經期後會感到隱隱作痛,輕輕揉按小腹可稍緩解;實者為氣血運行不暢,子宮經血流通受阻,不通則痛,這種經痛多發生在經前或經期間,疼痛劇烈。

中醫的辨證論治

痛經的治療原則以調理衝脈和任脈氣血為主,治療主要為經期時調血止痛以治標,先緩解疼痛,平時則辨證求因而治本,中醫的常見證型為:

1、肝腎虛損型

主要症狀有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,月經量少且色淡質稀,或頭暈耳鳴,或腰酸腿軟,亦有舌淡苔薄及脈沉細。此時應補腎填精,養血止痛,治療可選用調肝湯。

2、氣血虛弱型

主要症狀有經期或經後小腹隱痛,月經量少,色淡質稀,亦有神疲乏力、頭暈心悸、失眠多夢、面色蒼白、舌淡苔薄及脈細弱。治療以補氣養血,和中止痛,方藥可用聖愈湯。

3、氣滯血瘀型

主要症狀有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或壓痛,或伴胸脅乳房脹痛,或經行不暢,經血紫黯有血塊,舌紫黯或有瘀點等。為行氣活血,祛瘀止痛,可選用膈下逐瘀湯。

4、寒凝血瘀型

主要症狀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或壓痛,熱敷則痛減,經血量少且色黯有血塊,亦有畏寒肢冷、面色青白、舌黯苔白及脈沉緊。治療采用溫經散寒以祛瘀止痛,方藥可用溫經湯。

5、濕熱蘊結型

主要症狀有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,有灼熱感,平素帶下量多且黃稠臭穢,或伴低熱、小便黃赤及舌紅苔黃膩等。治療以清熱除濕,化瘀止痛,方藥可用清熱調血湯。

若患者經來腹痛劇烈,伴有面色蒼白、四肢逆冷和大汗淋漓,甚至出現暈厥而病勢危急時,當立即救治。

痛經的穴位按摩與艾灸

除了服藥治療外,也可以嘗試用簡單的穴位按摩來緩解痛經,操作容易方便,亦快速見效。方法為平躺在床上,用掌根在腹部臍周反復旋轉按摩3至5分鐘,以產生溫熱感為准;或按足內踝尖上3寸及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的三陰交,亦是緩解痛經非常有效的穴位;另外也可用艾條溫灸小腹的關元穴及中極穴,對寒凝血瘀型的痛經尤宜。

預防與調護

  • 生活有常

改善生活習慣也是緩解痛經有效的方法,受風寒濕冷侵襲易引發痛經,因此經行期間要避風寒並注意保暖,忌淋雨涉水,特別是避免游泳、滑水等水上運動,以防寒濕侵入子宮;經行期間不要過度勞累,不要做劇烈運動耗傷氣血,但也不要久坐不動,導致經脈氣血運行不暢,可作適當的運動,例如簡單紓緩的伸展拉筋動作,有助於改善痛經的問題。此外,調節情緒及放松心情亦能使氣血暢通,亦要注意經期衛生。

  • 飲食有節

平時應注意飲食調節,可減少誘發痛經的因素,例如經期少飲咖啡、茶及可樂,少吃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,且忌飲酒、忌食寒涼和生冷之品,如冷飲、雪糕、魚生、螃蟹、西瓜、香蕉、苦瓜、山竹及綠豆等,寒性凝滯易使氣血運行不暢而引發痛經。另外,一些刺激性食物,包括過酸或辛辣之品亦不宜,因酸性食品會使血液澀滯,不利於經血的暢行和排出,痛經患者應盡量避免在經期食用;辛辣燥熱的食物則會導致氣血凝結而加重痛經。若為寒性痛經可喝熱的姜棗紅糖水,姜棗紅糖具有溫經散寒功效,對緩解疼痛效果明顯。

上文節錄自《醫藥人健康網》“痛經的辨證論治 生活調護緩解不適”,除內文另有說明,任何部分均不可視為本站/本公司作出任何陳述或引薦,其內容亦皆與本站/本公司立場無關。


立即掃描下方二維碼,即可在線查詢或預約服務:

掃描下方二維碼,查閱熱門疫苗資訊:

1. 9價HPV疫苗—港幣$10,000 / 3針

最新優惠:凡注射9價HPV疫苗,即可以港幣$500加購以下療程(每人只限加購一項):

  • 營養液(增強免疫力 / 美白)高劑量維他命C乙次(原價港幣2,300 / 次)​

  • 基本體檢及營養師咨詢服務乙次

2. 13價肺炎球菌疫苗—港幣$1,600 / 針(原價2,400 / 針)

3.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—港幣$1,200 / 針(原價1,800 / 針)

4. 乙型肝炎疫苗—港幣$630 / 3針(原價810 / 3針)

回到最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