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難著床易流產,慢性子宮內膜發炎害不孕

難著床易流產,慢性子宮內膜發炎害不孕

導致不孕的原因有很多,網路、報章雜誌及醫院衛教單張上都有相關資訊,其中不外乎是男性精蟲品質不好、女性輸卵管、卵巢或子宮出了問題,有時免疫、甲狀腺、腦下垂體或體質也會影響,若上述都檢查過了卻沒發現異狀,醫病雙方此時會因病因不明,使得下一步如何走沒有定規可循,因此往往治療會以改變排卵藥的組合內容來增加排卵率及受孕率,如果還是未能成功,就得考慮人工受精或試管嬰兒。

但最後這兩個方法也並非萬靈丹,花錢尚且事小,結果有時卻令人失望,醫生也會覺得遺憾,明明已將培育很好的胚胎或經篩選後的精液放入子宮內,但就是無法著床,此時很多醫生會使用大量的黃體素,企圖減少受孕的失敗率,然而成功率卻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,因此研究方向便分為基礎醫學和子宮內構造,最後“子宮慢性內膜炎”的不孕理論就被提出了。

難著床易流產,慢性子宮內膜發炎害不孕

專家發現試管嬰兒失敗的患者中有30至37%患有慢性內膜炎,而連續流產的患者亦有15至56%患有慢性內膜炎,如此高的比例讓醫學界都十分驚訝,因為早在1978年就有專家著述慢性內膜炎與不孕的關係,但大部分的醫生都忽視這個警訊,除了認為慢性內膜炎非主因外,也因為當時的不孕醫學正起步發展,多數醫生都將關注放在排卵問題、人工受精及試管嬰兒上。經過幾十年後,不孕醫學已有相當大的進步,然而著床失敗與連續流產仍是未能解決的問題。起初醫生認為大量的排卵針會破壞內膜的品質為失敗的主因,因此有使用大量黃體素來固盤內膜的作法,但成果亦不盡理想,才意識到專家曾提出的理論,在進一步研究後發現內膜慢性發炎與流產及著床之間有高度關聯。

臨床上有一位37歲女士,結婚5年卻肚子始終沒消息,看診過多家醫院,也曾在今年4、5月連續作兩次人工受精失敗,8月轉診來我這裡,經血液檢查結果發現其泌乳激素過高,所以安排服用降泌乳激素的藥,在恢復正常後9月就進行懷孕計劃,但仍然失敗;10月時同樣安排排卵藥,同時要求患者作子宮鏡檢查,結果發現患者有慢性內膜發炎的徵狀,即給予14天的抗生素治療並說明曾有內膜發炎與不孕關係的研究報告,之後照計劃測卵及安排行房的時間,不久後便順利懷孕。

難著床易流產,慢性子宮內膜發炎害不孕

慢性子宮內膜發炎很少有明顯的症狀,頂多出現腹痛、腹脹、白帶多或不正常出血,但多半會被認為是骨盆腔發炎或陰道炎等其他疾病,很少會直接聯想到內膜發炎;若確診為內膜發炎,普遍也不被重視,加上內膜在子宮內,所以更難單靠超音波發現異常,無論是陰式或腹式超音波,在診斷上都是很不準確的。

專家亦指出慢性內膜發炎有很高的機率會破壞內膜品質,所以容易導致流產、人工受精或試管著床失敗及早產,但若能即時發現並以抗生素治療2週,大部分的內膜品質會恢復,患者可不必過於擔心。

要診斷是否有內膜發炎有兩種方式:一是作刮除手術,觀察內膜有無發炎細胞(plasma cell),準確性很高,但刮除較為麻煩且易造成患者心理恐懼,因此目前建議作第二種的軟式子宮鏡檢查,除了不需麻醉外,10分鐘內即可完成檢查,準確度更可達88%,但較需要依賴醫生的經驗。過去診斷不孕時醫生多在失敗後才要求患者作此項檢查,現在則建議提早作,我也認為作過所有檢查再進行治療是比較正確的。

至於抗生素治療後的懷孕率有無增加,很多文獻結果是肯定的。那麼子宮腔的細菌又從哪裡來呢?雖然全身性或腹部疾病會影響子宮,但研究結果指出由陰道來的細菌佔大多數,因此女性若有細菌性陰道炎或白帶多要即時治療,避免陰道細菌侵入子宮造成發炎。

有許多女性會認為輸卵管攝影就足以診斷子宮腔是否正常,但其實要觀察子宮腔就得做軟式子宮鏡檢查。現今的醫療進步,不孕謎題亦逐步被解開,患者不需過於灰心,夫妻應與醫生共同努力,祝福各位!

上文節錄自《林正權的部落格》“慢性子宮內膜發炎與不孕”,除內文另有說明,任何部分均不可視為本站/本公司作出任何陳述或引薦,其內容亦皆與本站/本公司立場無關。


立即掃描下方二維碼,即可在線查詢或預約服務:

掃描下方二維碼,查閱熱門疫苗資訊:

  1. 9價HPV疫苗—港幣$10,000 / 3針,並可以優惠價港幣$500享基本體檢及營養師咨詢服務乙次

  2. 13價肺炎球菌疫苗—港幣$1,200 / 針(原價1,800 / 針)

  3.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—港幣$1,200 / 針(原價1,800 / 針)

  4. 同時注射“腦膜炎疫苗”及“13價肺炎疫苗”—港幣$1,800 / 2針(原價3,600 / 2針)

  5. 乙型肝炎疫苗—港幣$630 / 3針( 原價810 / 3針)

相關文章:

回到最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