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便血,是痔疮还是大肠癌?

越早发现存活率越高

大肠癌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,除了警觉症状之外,定期筛检是更积极的防治做法。大肠癌有90%以上由瘜肉变化而来,其癌变过程约需5至10年,且初期症状不明显,当病患发觉异常时多已是第二、三期甚至末期,因此早期筛检及切除瘜肉是避免罹癌的重要防线。

一名45岁的沈先生有便血情形很久了,他认为是痔疮引起的正常现象,从没想过就医治疗;直到一位同学得到大肠癌,症状和他一模一样,他才警觉事态严重,到医院做大肠镜检查;结果发现肠道中有肿瘤,需要切片判断良性或恶性,这让他惊愕不已。

医生表示,一般以出血的颜色做初步判断,痔疮出血颜色鲜红,是排便时用力挤压所造成的静脉出血;而大肠癌出血颜色偏暗红,是癌细胞侵袭且破坏正常组织所造成,血液留在肠内一段时间才随粪便排出。要注意的是,如果肿瘤位置靠近肛门也会排出鲜红的血色,因此还要观察有无合并其他症状,例如出现腹痛、腹泻、大便形状改变(变细、变小或不成形)或贫血,最好赶紧就医检查。

腰围鲔鱼肚人士须注意

根据调查,腰围粗细(新陈代谢症候群的指标)与大肠癌大有关系,患有代谢症候群的人罹患多发性大肠瘜肉症的风险是一般人的2至3倍;至于两者为什么会有关联,尚需进一步的研究。

其他高危险群还包括:

50 岁以上:美国癌症协会建议,一般民众50岁之后应进行每年一次粪便潜血检查、每5年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或钡剂X光超音波检查以及每10年一次全大肠镜检查。医师特别强调,有75%的大肠癌患者没有家族病史,因此早期检查格外重要。

有家族病史:父母其中一人罹患大肠癌,子女罹患的几率是一般人的2至4倍,如父母两人皆罹患则几率提高3至6倍。

有个人病史:包括曾得过大肠癌、腺瘤性瘜肉及慢性发炎性大肠炎,例如溃疡性大肠炎和克隆氏症的人士。有大肠癌病史者的复发几率高达五成,最好每3个月追踪一次,2年后每半年检查一次,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;而有腺瘤性瘜肉者,瘜肉切除后每3年追踪一次;慢性发炎性大肠炎患者则建议发病后8年开始筛检。

5 招预防大肠癌

.保持健康的体重:将BMI(身体质量指数)控制在18.5至24理想范围内;腰围以台湾男性来说,不超过90公分(36 腰),女性则以80公分(30 腰)为标准。

.运动:根据日本一项65,000人的大规模追踪调查,结果发现运动量较多的男性罹患大肠癌的风险,比几乎不运动者少三成。

.吃对食物:少吃红肉和油炸食物,多吃蔬果和全谷类等高纤维食物,且每天至少摄取25公克。

.补充营养素:国外调查发现,叶酸、硒和维生素B6能降低罹患大肠癌几率,每天一颗综合维他命就能补足所需。

.不抽烟及少喝酒:多项研究指出,抽烟者长大肠瘜肉的几率是不抽烟者的2倍。

上文节录自《康健杂志》“便血,是痔疮还是大肠癌?”,除内文另有说明,任何部分均不可视为本站/本公司作出任何陈述或引荐,其内容亦皆与本站/本公司立场无关。


立即扫描下方二维码,即可在线查询或预约服务:

扫描下方二维码,查阅热门疫苗资讯:

1. 9价HPV疫苗—港币$10,000 / 3针

最新优惠:凡注射9价HPV疫苗,即可以港币$500加购以下疗程(每人只限加购一项):

  • 营养液(增强免疫力 / 美白)高剂量维他命C乙次(原价港币2,300 / 次)​

  • 基本体检及营养师咨询服务乙次

2. 13价肺炎球菌疫苗—港币$1,600 / 针(原价2,400 / 针)

3. 脑膜炎双球菌疫苗—港币$1,200 / 针(原价1,800 / 针)

4. 乙型肝炎疫苗—港币$630 / 3针(原价810 / 3针)

相关文章:

回到最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