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肝癌偏爱5类人,乙肝患者有高风险

许多肝病初期症状不明显,发现时通常已十分严重了,其实并非肝病真的来势汹汹,而是被人们忽视最终酿成恶果;肝病若长期不治疗、不处理将导致肝癌,那么哪些人容易得肝癌呢?日常又该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呢?

肝癌偏爱5类人 乙肝患者存在高风险

1、得过乙肝的人

我国约有90%的肝癌患者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,而在西方国家则是曾感染丙肝病毒的肝癌患者较为常见(注意:并非指得了乙肝就有九成几率变成肝癌)因此建议凡是感染过乙肝或丙肝病毒的人皆应定期体检,并多留意肝脏状况。

2、肝硬化患者

肝硬化的下一步往往就是肝癌,已检查出肝硬化的患者须多加注意。

3、家族中有肝癌患者

肝癌并不是遗传病,但会出现家族聚集现象,最常见的例子是患有乙肝的妈妈生孩子时把乙肝病毒也“传递”给了孩子;不过不用过于担心,就算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,只要在孩子出生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,通常都能有效地避免感染。

4、40岁以上的人

肝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后,分别是40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的女性,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。

5、爱喝酒的人

大家都知道长期喝酒的人容易患有酒精肝,而酒精肝有机会发展成肝硬化,进一步就是肝癌。

因此患有肝炎者就控制好肝炎、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就积极改善,更重要的是要定期体检以早发现、早处理,就算发现了肝癌,若能在早期就进行控制,治疗效果都是不错的。如果属于前面三类人,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腹部B超检查血清甲胎蛋白(AFP)检查;如果属于后面两类人,则建议每年体检一次,发现异常再考虑上述的检查。

既然乙肝患者是肝癌的高风险人群,那么就有必要了解乙肝的相关知识,而人们通常会提出以下这些问题:

1、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传染

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,有20至30%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,如未及时治疗,少数还会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。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、母婴和性传播,因此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,比如同事、同学之间一起用餐、工作、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传播乙肝病毒。

2、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染

夏季气温升高,被蚊虫叮咬是常事,有部分人会担心“要是蚊子叮了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后再叮别人,会不会通过血液传播了乙肝病毒呢?”实际情况是,目前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尚未发现乙肝病毒能通过蚊子、臭虫等吸血昆虫传播,理论上蚊虫叮咬不会造成乙肝传播。

3、患乙肝是否等于被宣判“无期徒刑”

很多人谈乙肝色变,甚至认为“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发展成肝癌”,虽然乙肝患者转化成肝硬化、肝癌的几率相比其他人群高,但并不是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成肝癌,若经过抗病毒治疗,最终可达到停药且病毒呈现长期持续抑制状态,且病情不会反复。

4、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该注意什么

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,如病情出现异常,须立即至专科医院就医,必要时开始抗病毒治疗;日常饮食方面,少食用油炸、辛辣食品,也不用额外摄取高糖食物,多补充新鲜水果和蔬菜。在肝功能不正常的情况下,尽量以卧床休息为主,不应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動;若肝功能正常,可适当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如慢跑、游泳等。

肝癌怎么预防

1、戒掉最伤肝的习惯——酗酒

特别是一天不喝就浑身不劲的人,嘴舒服了,肝可受不了。重点在于:不吸烟、少喝酒(最好是不喝)、均衡饮食及经常运动,亦适用于所有癌症的预防。

2、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

霉变食物中含有致癌物黄曲毒素,可引致肝癌。

3、定期体检,进行癌症筛查

由于肝癌无法治愈,早发现早处理才是最好的办法,因此腾出时间做一套体检吧!

4、多吃“三笋”

即竹笋、莴笋和芦笋。这三种食物不仅美味可口,且专家表示日常多食用可降低肝癌的发生率。

虽然没有乙肝、丙肝或肝硬化等肝病的普通人患肝癌的可能性较小,但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,因此注意作息规律以及避免乙肝感染是主要的预防方法。

上文节录自《肝病频道2016》“肝癌偏爱5类人,乙肝患者有高风险”,除内文另有说明,任何部分均不可视为本站/本公司作出任何陈述或引荐,其内容亦皆与本站/本公司立场无关。


立即扫描下方二维码,即可在线查询或预约服务:

扫描下方二维码,查阅热门疫苗资讯:

  1. 9价HPV疫苗—港币$10,000 / 3针,并可以优惠价港币$500享基本体检及营养师咨询服务乙次

  2. 13价肺炎球菌疫苗—港币$1,200 / 针(原价1,800 / 针)

  3. 脑膜炎双球菌疫苗—港币$1,200 / 针(原价1,800 / 针)

  4. 同时注射“脑膜炎疫苗”及“13价肺炎疫苗”港币$1,800 / 2针 (原价3,600/ 2针)

  5. 乙型肝炎疫苗—港币$630 /3针 (原价810 / 3针)

相关文章:

回到最顶